- 欢迎访问广东自考网!本站为考生提供广东自考信息服务,网站信息供学习交流使用,非政府官方网站,官方信息以广东教育考试院eea.gd.gov.cn为准。 自考热线:0755-23224485
2019年广东自学考试《公共关系口才》本科章节笔记(5)
为此,广东自考网为考生们准备了:2019年广东自学考试《公共关系口才》本科章节笔记(5)
第五章 公关口才的修辞手法
1. 比喻的种类:明喻、暗喻和借喻。
2. 正确运用比喻应注意:喻体应当是常见、易懂的事物;喻体和本体应当具有共同点;用以作比的事物应当积极健康。
3.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两大类。运用比拟应当注意:比拟应该体现当时的真情实感;用于比拟的人和物必须相似或相近;注意比拟和比喻的区别。
4. 借代:借代的依据是事物的相关性。借代的方式划分为:特征代本体、专名代泛称、具体代抽象、部分代整体、整体代部分。
5. 借代与借喻的区别:借喻是喻中有代,借代是代而不喻;借喻侧重“相似性”,借代侧重“相关性”;借喻可以改为明喻,而借代则不能改为明喻。
6. 运用借代应该注意的问题:把握借代与借喻的区别;被替代的本体必须明确,借代中的借体必须具有明显的代表性,使人一听就能明白所指代的是什么;应当注意褒贬和场合。
7. 运用对偶应该注意的问题:对偶在口才实践中的应用,多以对联的方式出现。对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学形式。对偶的主要特点是“对称”。对仗严谨是运用对偶的最基本要求,是指上下联的字数相等,上下联用词的词性要对应。运用对偶时形式与内容应当统一。
8. 对比的种类:对比是指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修辞手法。对比分为两体对比和两面对比。
9. 运用对比应当注意的问题:注意不同的特点,两体对比常用于揭示对立,通过对比使其更加鲜明,两面对立常用于揭示事物内部即矛盾又统一的辩证关系,通过对比帮助人们全面认识问题;认识事物的本质;区别对比与对偶,对偶的主要特点是对称,对比的主要特点是对立,对偶强调形式,对比强调内容,要求意义相反或相对。
10. 排比的类型:句子成分的对比;句子的排比。
11. 运用排比应当注意的问题:必须从内容出发;视情况决定长短;正确使用提示语。
12. 层递的种类:递升型的层递;递降型的层递。
13. 设问的作用:吸引说话人注意,启发听话人思索;强调突出某些重要的内容;用于讲话内容的转折处,能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设问说理,可以使论证深入,波澜起伏。
14. 设问与反问的区别:都是无疑而问,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反问明确地表示肯定和否定。设问的作用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反问的作用主要是加强语气,表明作者自己的思想。
15. 反复的基本类型: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
16. 修辞手法在口语交际中的综合运用:主要有连用和兼用两种基本形式。修辞手法的连用是指同类或异类修辞手法在某个口语表达中的接连使用,包括同类修辞手法连用和异类修辞手法连用两种形式。修辞手法的兼用是指在同一个口语表达中兼用了多种修辞手法。
【结尾】以上就是关于2019年广东自学考试《公共关系口才》本科章节笔记的相关内容,想获取更多关于广东自考信息,可关注广东自考网。广东自考网将为您提供更多更全面的自考信息,如广东自考公告、自考解答、历年真题、考试新闻等信息。
广东自考助学报名预约
上一篇:2019年广东自学考试《公共关系口才》本科章节笔记(4)
下一篇:2019年广东自学考试《公共关系口才》本科章节笔记汇总
最近更新
- 自考英语二/英语专升本提分班正在报... 12-10
- 广东自考如何复习备考 12-19
- 华南师范大学自考报名已结束!如何有... 09-05
- 华南师范大学自考报名已结束!备考正... 09-05
- 华南师范大学自考报名后如何备考? 09-05
- 在职考生如何备考广东自考考试? 08-13
- 如何有效提高广东自考备考效率? 08-13
- 广东自考还剩两个月怎么复习? 08-13
- 如何快速进入广东自考专升本考试状态? 08-12
各市自考
- 2025年1月佛山自考报名时间 09-14
- 2025年1月深圳自考报名时间 09-14
- 2025年1月广州自考报名时间 09-14
- 2024年10月清远自考报名时间已确定! 08-30
- 2024年10月韶关自考报名时间已确定! 08-30
- 2024年10月阳江自考报名时间已确定! 08-30
- 2024年10月茂名自考报名时间已确定! 08-30
- 2024年10月湛江自考报名时间已确定! 08-29
- 2024年10月汕尾自考报名时间已确定! 08-29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其他自考生一起互动、学习探讨,提升自己。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随时获取自考信息以及各类学习资料、学习方法、教程。
扫码小程序选择报考专业
进入在线做题学习
查看了解自考专业
查询最新政策公告
进入历年真题学习